精神因素是白癜風的常見誘發因素,反之患白癜風的人又可因此而發生精神心理方面的改變。
國內有學者對96例白癜風患者進行人格分析并與正常人對比,結果提示白癜風患者情緒不穩定,有焦慮、緊張、易怒、憂郁等反應,對各種刺激易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;患者在發病之前經受了過多的心理刺激,這些刺激誘發或加劇了疾病的發展;女性患者存在掩飾及自身隱蔽的人格特征。
多項研究表明,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過大造成的機體應激反應,神經和內分泌系統釋放神經遞質和多種激素,影響穩態的機體內環境,引起免疫細胞及其亞群性狀的改變,造成免疫功能異常,導致黑素細胞的破壞,使皮膚脫色,對白癜風的發病和病情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“自我暗示療法”的定義:
這種療法在心理學上解釋為,人通過語言、行為、形象、觀點、想象等方式,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。積極的自我暗示,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人的意志、以至生理狀態產生有利的影響。
“自我暗示療法”的關鍵在于調動主觀能動性。這種療法的創始人,是一位名叫庫埃的法國醫生。他經常給患者提出建議,讓他們隨時告訴自己:“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。”
他認為,這樣的建議雖然不是有形的藥物,卻能調動患者的內在因素,幫助其發揮主觀能動性,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良好的心境,從而有益于治療的順利展開,患者病情的穩定和癥狀的緩解。良好的康復期望令療效更顯著。
背景1:
有媒體曾報道這樣一則新聞:有一個人不小心被關在冷藏室里,他極度緊張,越想越怕,越怕越冷,后“冷”得縮成一團,竟在驚恐中死去。
可是,當時冷凍機根本沒打開,冷藏室也沒有達到能夠凍死人的溫度。這個人因為老想著“我快死了”,一遍遍地進行“自我暗示”,結果導致死亡。
背景2:
有一位老人在被醫院確診為結腸癌后,心里想著:人活百歲終有一死,能多活一天就是勝利。于是,將癌癥視為敵人,堅信“兩軍相遇勇者勝”,不斷地告訴自己:“只要精神不垮,就有機會戰勝癌癥,一天天地好起來。”吃藥時,他念叨:“這藥很好,吃了一定有效果”;走路時,他想著:“生命在于運動,運動對身體好……”
就這樣,他長期堅持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,對身心產生了良好作用,10多年來,病情穩定,而且癥狀有明顯改善。
有不少人認為“心理暗示療法”不過是哄人的把戲,但從治療的實例中可以發現,醫生對病人進行專門的心理暗示指導,鼓勵患者積極思考疾病康復的可能性,他們的癥狀會隨之減輕,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大大增強。
實驗1
在一項醫學研究中,醫生給一組手術后的患者注射了止痛劑,并明確告訴他們這種藥劑非常有效;同時,他們給另一組同樣情況的患者注射了同種止痛劑,但并未告知。患者的反應對比結果顯示:前組患者的疼痛感比后組患者減少得多。
實驗2
隨后,這種效果在各類治療實踐中都獲得了應驗。在《科學》雜志刊載的一項大腦研究的文章中,研究人員在測試者的皮膚上抹了一種“藥物型安慰劑”,并告之這是目前有效的止痛膏。在實驗的前半段時間里,被測試者均反應這種藥膏有明顯的、良好的止痛作用;而在后半段時間內,被測試者則認為藥膏已過了生效期,所以止痛效果沒有剛才明顯了。
這些研究實驗均說明,人希望戰勝病痛的強烈信念會令治療效果更顯著。雖然表面看起來是藥物更好地發揮了療效,而實際上,有利的影響也來自人的大腦。
心理療法協助白癜風治療的4種方式
“自我暗示療法”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,并不能取代傳統的治療方式,而是作為一種促進和提高治療效果的方式,幫助患者盡快康復。
1、改變消極思維
哥倫比亞愛荷華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:44%成年人認為他們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疾病,而這種想法一旦到達過分擔心、怨天尤人、暗自懊惱的程度,會促使人體內產生令人迅速感到情緒壓抑的荷爾蒙。
2、尋求醫生的支持
研究表明:當醫生對疾病的治療表現出樂觀向上的情緒時,患者也會覺得治療情況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因此,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和醫生溝通,不要總想著自己無藥可救,而應這樣想:“很好,一切都在醫生的掌控之中,我會痊愈的。”
3、充滿希望
充滿希望的精神狀態會令體內產生良性化學成分,從而減輕病痛。但是,這種希望和盲目的迷信之間是有區別的。真正的希望意味著在十分清楚現實情況的前提下,朝積極的方向發展,認清障礙來自何處,并努力找到解決辦法。
4、自我愉悅
嘗試以下視覺練習:閉上雙眼,緩慢地進行深呼吸,然后想象你被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所包圍。有溫暖的陽光、和煦的微風、寬廣的大海,聞著花朵和青草的氣息,想象著你親密、喜歡的人正對著你微笑……重復練習,這種想象能幫助你將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驅出體外。
溫馨提醒:患者要學會心態調整,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能為疾病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!
文章鏈接:http://jluwemedia.com/bdfzl/bdfzx/785.html